2020年11月15日,乐动ledong(中国)主办的“文瀛·新传讲堂”系列讲座第三讲成功举办,本场讲座嘉宾是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、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执行主编朱鸿军教授,讲座的主题为“媒体融合的国家意义与主导路径”。本场讲座在腾讯会议室举行,由乐动ledong(中国)邢云文院长主持。
主讲嘉宾简介
朱鸿军,博士、教授,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,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执行主编。
讲座主要内容
朱老师讲座的主题是“媒体融合的国家意义与主导路径”。他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对媒体融合进行了深入解析,在此基础上,指出了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。具体而言,包括以下内容:
媒体融合的国家意义
朱老师认为,民意是执政党合法执政的基础,它可以保障执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。而大众媒体恰恰是民意的最重要载体和传播者。如今,媒体无时无处不在伴随着人们,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必需品。然而,在当前的媒体格局中,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使得主流媒体呈现非主流化,并导致主流媒体无法有效开展议题设置。与此同时,非主流媒体正在蚕食主流媒体的生存空间。这种媒体格局一方面打破了党对媒体在国家布局中的性质(身份)、功能和管理定位。另一方面,也影响到了党长期执政的安全性。
在此基础上,朱老师提出,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,需要执政党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、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、强大的社会维稳能力,其落脚点就在于建设“可控的强大媒体”。朱老师认为,中国的互联网媒体发展迅速,对执政者而言,需要对其加强规制。对主流媒体而言,则需要加快其融合转型的步伐。
媒体融合的主导路径
朱老师从十一个方面对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具体分析。从思维上来看,媒体融合需要媒介思维。朱老师指出,制约媒体融合的关键掣肘在于“思维”,在于传统媒体从业者对于互联网和新媒体业务缺乏创新精神。朱老师将这种思维划分为底层思维(国家战略思维、颠覆性创新思维、系统性思维)和路径思维(一把手思维、主力转战思维、互联网+思维、跳出媒体思维)。朱老师强调,主流媒体要“走出媒体办媒体”。
从身份定位来看,传统媒体身份已经成为拖累主流媒体融媒转型的结构性因素。因此,媒体融合的行为主体——主流媒体身份定位,应该是新兴媒体,而非传统媒体。朱老师通过实践调研发现,包括上海报业集团、青岛报业集团、南方报业集团在内,一些有远见的主流媒体正在清理整合传统媒体资产。
此外,朱老师还从目标群体、内容类型、载体升级、技术使用、资本运营、企业管理制度、商业模式、政府规制、媒体角色等方面指出了媒体融合的具体路径。最后,朱老师总结道:媒体融合的路径在于国家意识!紧迫意识!自我革命意识!企业家精神!斗争意识!
与师生在线互动
关于“媒体融合”的定义。朱老师认为,媒体融合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,从本质上讲就是传统媒体迭代升级为新兴媒体。
如何看待《财新》的付费墙。朱老师认为,《财新》是国内首家开展新闻付费的媒体机构,目前看做得还不错。新闻付费一方面给《财新》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。另一方面,对于舆论引导、内容整合,以及现代文明社会的建构都传达了正向的意义。
关于如何“建强用好”县级融媒体中心。朱老师指出,如何防止出现临时性融合、姿态性融合、形式融合,是全国县级融媒体发展中的共性问题,也是一个难点。在县级融媒体发展的起步阶段,主要是通过地方财政的扶持来推进的。那么,今后如何让县级融媒体具有造血功能?在体制机制上,应该允许县级融媒体开发更多的创收业务。朱老师主张,把其中部分收入以绩效的形式返还给一线工作人员,从而激发个体的积极性。
最后,邢云文院长进行了总结:朱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场具有思想含量、知识含量、技术含量的高质量报告,就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建议。究竟为什么要进行媒体融合?如何具体推动媒体融合发展?朱老师不仅指出了理论上的盲点,还提出了实践中的痛点,让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系统、更清晰的认识。朱老师的报告把个人的研究叙事和国家发展的叙事相结合,将个人的知识产品变为社会公共产品,推动行业的发展。朱老师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理论上的深度思考和实践中的操作指导,展现了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的统一。朱老师报告中呈现的,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,而是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,提升了我们对媒体融合的认识高度。朱老师指出,媒体融合发展中最重要的是树立媒体思维,要实现颠覆性创新和系统性设计。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也应该结合自己的研究,提出一些新的成果,内化为我们的知识体系,进而提升我们的学习效果。